香港過路黃 Lysimachia alpestris

每年四月至五月的香港島及馬鞍山的中海拔山徑路旁上,皆有機會看見有朵朵葉子呈蓮座狀的小型植物盛放著點點黃梅小花。這種叫香港過路黃 Lysimachia alpestris 的植物其實在全世界只有香港才有那麼多香港過路黃的分佈,離開香港也只有廣東省新會才有極少量分佈。若要選出能代表香港的幾種特有植物,香港過路黃必定是其中一員!

大旗瓣鳳仙 Impatiens macrovexilla

在石灰岩生境上的特化植物除了秋海棠和苦苣苔外,還有不能少的鳳仙花家族!鳳仙屬跟秋海棠屬一樣是植物界裡屬內歧異度特高的大屬。除了美洲之外,差不多有秋海棠的地方,就有鳳仙的影子,未知種未發表新種也是一籮子的多。本種大旗瓣鳳仙 Impatiens macrovexilla 係原產於廣西桂林市附近一帶的特有種鳳仙屬植物。

長梗桂林報春苣苔 Primulina gueilinensis var. longipedunculata

長梗桂林報春苣苔 Primulina gueilinensis var. longipedunculata 原產於廣西桂林陽朔縣某景區內,是桂林報春苣苔 Primulina gueilinensis 的一個地域生態型,此乃長期斷絕種群間交流所做成的天然自我選拔下出現的變異,他們的整體數量可能不超過兩三百棵。本變種與桂林報春苣苔的分別在桂林報春苣苔的花梗通常很短甚至在葉腋間開花,而桂林報春苣苔的葉則比較會三葉輪生,本變種則只有對生狀。

棒葉指甲蘭 Seidenfadenia mitrata

棒葉指甲蘭 Seidenfadenia mitrata 是原產自泰國和緬甸的可愛中小型單莖蘭花,本種在原產地泰國相當常見又便宜,很容易就看見一大組在曼谷的花市出售,但這在本地和大陸並不是很便宜的蘭花。棒葉指甲蘭的花朵直徑大約一公分多點點,帶點清新的檸檬香,紫紅得像一團丁香花束。

翅莖半蒴苣苔 Hemiboea subcapitata var. pteracaulis

翅莖半蒴苣苔 Hemiboea subcapitata var. pteracaulis 是2004年在桂林市發現的原種,是中藥降龍草 Hemiboea subcapitata 的一個變異個體。翅莖半蒴苣苔對比降龍草的變異程度甚大。在於其莖部出現四縱的棱邊出現翅狀物,及更長的花梗是其與原變種的分辨特徵。唯這花朵看起來更美麗的變種的原生地就是桂林市中心眾多的公園內直至2004年才被人發現,實在令人驚訝。

2011年9月26日星期一

多痕報春苣苔 Primulina minutihamata (syn. Chirita minutihamata)

在這次,小弟會介紹這種和常見的雙心皮草都大相徑庭的詭異皮草--多痕報春苣苔 Primulina minutihamata 。由於 Chirita 已經分家,變相這可能在所有報春苣苔屬植物中唯二的速生直立型的品種之一,非常特殊。其莖部的生長速度是其他品種的好幾倍,多痕報春苣苔的莖部在一個生長期內即可長至20公分高,其他品種可能要花幾年時間才可以做到。其分檗能力極強,看見的植株可能都是一叢,不需要緩慢的插葉過程即可分株繁殖。儘管如此,多痕報春苣苔的原生地跟大部分報春苣苔一樣是非常非常狹隘,到底是何種自然因子限制還是無從考究。

有個與多痕報春苣苔很像很像的品種--彎果報春苣苔 Primulina crytocarpa ,也就是上述唯二的速生直立型品種的另一個。這兩個種在舊的雙心皮草分類系統中並列為 Section Gibbosaccus 內的的小支單系群,與其他核心成員親緣相對而遠。不在一它們的差異在彎果報春苣苔的花更大、看起來更圓、顏色是更黑的紫黑色,如高貴緞光的天鵝絨,在葉型上相對狹長得多。而多痕報春苣苔的花就是鮮豔的紫藍色。但總括而言這兩個彼此近親的雙心皮草各有獨特之處,而且它們特殊的顏色在其他雙心皮草上是望塵莫及的。

無獨有偶,本種栽培管理簡單,冷熱皆能忍受。唯水分供應必須充足並需要比其他陰生的同類更多的光量。本種在某篇內地的研究文刊有相關的繁殖研究,說明本種並不能以葉插方式繁殖。但一位朋友和小弟都能成功以葉插繁殖多痕報春苣苔,可能是因為北京研究所的溫度太低或太乾燥所致。而《華南苦苣苔科植物》內指本種在自然環境下大約於十月秋末期間開花,但朋友的植株和小弟栽培的在四月至五月起已陸續開花,直至九月仍無中斷呢。生長快速、花色泛藍奇特、花期極長、繁殖簡單、適應力強等特性是多痕報春苣苔在育種上不可多得的優勢,但與核心種類群親緣較遠下想做出可觀的後代仍是紙上談兵矣。希望最後能像岩桐類到今天終於能將沙漠岩桐類的品種引進迷你岩桐的系統吧。

2011年9月25日星期日

灕江報春苣苔 Primulina lijiangensis (syn. Chirita lijiangensis)


在灕江之上,眾多支流上的小島嶼深處,沉寂著這種花朵氣質如天竺葵 Geranium spp.,全株散發清香但至今也仍未正式發表的雙心皮草。因只有極少量分佈在唯一一面位於灕江上的岩壁,而得名灕江報春苣苔 Primulina lijiangensis 這漂亮名字。


灕江報春苣苔的特性正正位於以前的小花苣苔 Chiritopsis spp. 和唇柱苣苔屬 Chirita 內的唇柱苣苔節 Section Gibbosaccus 之間,甚至花型葉型與當初自成一屬的報春苣苔 Primulina tabacum 也相當接近。植株由莖部到花苞都有很接近小花苣苔類能散發香氣的腺體,而且又有雙心皮草類較少有的葉柄和小型的花朵。但偏偏花的構造卻是雙心皮草類的,可作為這兩類係同源之一的引證吧!雖然今日不用本證,以上三屬都已合併了。本種與另一個在廣東北部很新近發現的莫氏報春苣苔 Primulina moii 也甚為相近,葉和花上的相似度貌似指向可能還有一群正在消逝的近似種仍未被發現呢。


灕江報春苣苔大約於每年十一月起始見花序,但要待花苞成熟開花期卻是漫長半年後的七月份,此特性實在令人疑惑它們是如何演化成這樣的模式並且能在一個極狹窄的地方存活至今。灕江報春苣苔的葉型非常多變,有些個體是對生葉,有些是蓮座型輪生。又有些葉面很闊,有些的葉又狹長。這些植株看起來可能不盡相同,但都不用懷疑因為它們都只活在同一個區域之內卻又有高度令人費解的變異。灕江報春苣苔的花量眾多,但可能不會在同一時期內同步盛放,但一個成熟的植株絕對能開放百朵以上的花。其花在雙心皮草來說雖然相當迷你,但能在亞熱帶的夏季生存又能開出天竺葵一樣的花很值得重視,配上數大就是美,就更有類似片片夭桃的神采彷彿閃現其中。


在原生地由於有旱季,葉子會通通枯竭萎縮,但遇到雨季又會飛快生長,是一種堅韌的復甦植物,但人工環境下栽培就不可能出現這種狀況了,因為即使在冬季澆水灕江報春苣苔也能無障礙地繼續生長。灕江報春苣苔的栽培簡單容易,不怕冷熱且光線不苟,其怡人之香(但可能不是每個人也喜歡的口味,我幾個朋友就莫衷一是了)可以考慮引種之用,與中華報春苣苔 Primulina dryas 交配更可能打破萬年不變的花期,但這都是後話了。畢竟本文還可能是第一篇相關栽培紀錄,看其較特殊的型態,想要與其他典型雙心皮草核心成員做雜交也不知是何年才能成功的事。

黃花牛耳朵 Primulina lutea (syn. Chirita lutea)


黃花牛耳朵 Primulina lutea 是一個目前市場上仍然相當稀有的原種雙心皮草,但以其作為親本雜交後所得的 P. 'Kazu' 、 P. 'Kitaguni' 等品種卻已在世界上各苦苣苔愛好者手上被栽培。黃花牛耳朵在大約1992年起左右其學名被正式發表前已被稱為牛耳朵黃花型來稱呼( Chirita eburnea Yellow Type ),並由日本人作出數個優秀的交配。黃花牛耳朵的植株性狀和牛耳朵 Primulina eburnea 很接近,同樣有永不蓮座狀生長的葉對生習性,這是黃花牛耳朵在育種遺傳上的一個缺點,黃花牛耳朵的後代很有機會擁有這不受歡迎的性狀。另外那兩片巨大優美如貝殼狀的苞葉卻不太容易遺傳給子代,不是說不能遺傳下來但通常都會縮小很多。至於醒目亮麗的黃色花朵在整個報春苣苔屬裡實在絕無僅有的珍貴,這鮮明的顏色在遺傳上能接近完全將其他皮草的紫藍色洗光光。因此在多重的遺傳缺憾上本種還需更多研究去開拓新空間。


黃花牛耳朵不像近親牛耳朵那樣廣泛分佈在華南區域,只在廣西的一小撮地方突然有蠻多個體零散分佈,而完全是優勢種的地區更只有兩三個小山而已。黃花牛耳朵與牛耳朵一樣能在向陽面上生長,代表能比其他大部分都是陰生的同屬植物更能接受更多的陽光,而實際上光綫不夠生長會做成衰弱。黃花牛耳朵生長遲緩,栽培上也比同屬的因難,只有繁殖率尚算優秀。

2011年6月7日星期二

麗葉報春苣苔 Primulina pulchurifolia (syn. Chirita pulchurifolia)

麗葉報春苣苔 Primulina pulchurifolia 是其中一個迄今眾多尚未發表承認的報春苣苔屬原種之一。首先,在《華南苦苣苔科植物》本種的學名為 Chirita pulchurfolia ,但此拼法並不合乎拉丁語法,應加上 i 作連接代表美麗的「pulch-」和代表葉子意思的「folia」兩詞。麗葉報春苣苔在野外只有兩個族群,數量加起來也不超過200棵的稀少數量絕對遠低於國際瀕危物種等級IUCN的「極危」級別,但麗葉報春苣苔仍與許多未發表的皮草一樣仍未版考慮加入該物種名單中。在該兩個僅有的族群中,其中一個只有全綠葉個體,另一個族群有七成以上植株都具有美麗葉紋,而因此暫名為「麗葉」。

麗葉報春苣苔被認為與同樣原產於廣西龍州的光葉報春苣苔 Primulina leiophylla 相當接近而可能被列為其變種。同時花朵及花序卻與另一種皮草變色報春苣苔 Primulina varicolor 近似。圓齒狀葉緣及具短毛、與花梗上的紫紅色腺毛都是麗葉報春苣苔的重要辨識特徵。筆者也是在看到花後才能正確辨識,皆因這本來也是以錯誤的名字收到。本種生長速度稍慢,較需要悉心照料,幸繁殖尚算容易。希望本種能遷地保育,以防止正在消亡的原生地消失,該美麗的葉色更可試考慮引作皮草親本。



2011年6月3日星期五

桂海報春苣苔 Primulina guihaiensis (syn. Chirita guihaiensis)

 

請注意:帖中所有圖片皆是桂海報春苣苔而不是興坪報春苣苔,寫錯請見諒。

我相信,各位苦苣苔收藏家若看到上面的這棵皮草的花,首先應該會被驚豔到呆兩秒,然後就想要千方百計收集收集.……當筆者第一次看到這棵桂海報春苣苔 Primulina guihaiensis 時真的有給她嚇呆。因為她跟書上面的桂海報春苣苔相差太多了!!此話容後再提。桂海報春苣苔是2008年才在廣西桂林一帶髮現的新種雙心皮草,自發現後桂海報春苣苔再在少數幾處有所發現,但分佈仍非常零散稀少,而且各產區間的族群變異極大,實屬可再細分為幾類型。桂海報春苣苔與粗齒報春苣苔 P. macrodonta (syn. Chirita macrodonta) 、卵圓報春苣苔 P. rotundifolia (syn. Chirita rotundifolia)和心葉報春苣苔 P. cordifolia (syn. Chirita cordifolia) 等同樣原產桂林的雙心皮草非常相似,再加上上圖中標錯名稱,仍未發表的興坪報春苣苔 P. xingpingensis (syn. Chirita xingpingensis) 、另一種非《華南苦苣苔科植物》內有描述的未發表洞生報春苣苔等等……顯然地這是一個龐大多變的複合群(以上幾種都被考慮是否要合併為一種),實在需要更多研究進行分類工作。但可以肯定的是,上面有描述過的雙心皮草他們的處境都很危險,如興坪報春苣苔只發現在一石灰岩洞口上,數量只餘幾十棵,而這植物卻擁有可能是全報春苣苔屬中最巨型的植株。

上面好像跳得太遠,接下來還是該說說這個花朵裝得神似鐵板級別,俗稱熊貓皮草的圓葉唇柱苣苔 Chirita dielsii 。在《華南苦苣苔科植物》書上,這種皮草的花是深紅色的,而現在無論是上面這雙色的還是下面深紫色的花型都不像書上面的。所以…這會是另一種還是地域變異?其實他們的葉子除了都是對生外,分野也很大。詭異的是這雙色植株還是從模式產地(即首發現此物種的地點)來的。這實在令我頭大了。


上圖可以看到常見的皮草 Primulina 'Kazu' 的花比桂海報春苣苔的花要小,看起來很值得育種呢。

上圖的是花色更藍的個體,看來真的可以不用種熊貓皮草了。 
上圖的是比較正常的桂海報春苣苔。注意只是「比較正常」而已,他的植株與其他桂海報春苣苔差異不小。
這棵桂海報春苣苔和上圖的是一樣,但花型也有點差異。桂海報春苣苔很好種,基本上不需要很大管理即可正常開花。但要注意其植株可會相當巨型。

2011年6月2日星期四

棒葉指甲蘭 Seidenfadenia mitrata

棒葉指甲蘭 Seidenfadenia mitrata 是一種原產自泰國和緬甸的可愛中小型單莖蘭花,本種在原產地泰國相當常見又便宜,很容易就看見一大組在曼谷的花市出售,但這在本地和大陸並不是很便宜的蘭花。棒葉指甲蘭的花朵直徑大約一公分多點點,帶點清新的檸檬香,紫紅得像一團丁香花束。像以下拍攝的就是兩大棵拼起來充撐場面的成果,當中一棵是友人的(但兩棵都不算小,現在很少看到那麼大的出售吧,可惜我還有另一大板棒葉指甲蘭只開了一串花..)。所以看起來算蠻壯觀吧!

為什麼棒葉指甲蘭名叫指甲蘭,但屬名又不是 Aerides 呢?其實棒葉指甲蘭在當年1864年被著名蘭學家 Reichenbach 先生發表時是以 Aerides mitratum-um 為拉丁文的中性屬格, -a 為拉丁文的陰性屬格)來命名的。但後來因為半棒狀葉這個特殊的明顯特徵在指甲蘭屬中實在絕無僅有,唇瓣的構造型態又和大部分指甲蘭有點分別,所以1972年另一位蘭科分類學家 Seidenfaden 先生將棒葉指甲蘭從指甲蘭屬劃出來自成一屬,並以自己的名稱為棒葉指甲蘭的拉丁屬名命名。

棒葉指甲蘭在原產地泰國那種熱帶季風地區非常好栽培,冬季不會太冷,夏季也不會熱得太過分。但往北上一點的地區,若冬季的氣溫會跌至零度時就需注意保溫了。筆者的棒葉指甲蘭在氣溫下跌至攝氏5~6度時始見凍傷痕跡,但一般來說是蠻好養的。栽培棒葉指甲蘭的光綫不能太弱,也不能強如石斛那種程度。植料以通氣不積水為佳,最好是以木板或蛇木讓其附生(老實說,這種長條型棒狀葉的蘭花通常以盆植是很醜的,要板植讓其有特色的葉子下垂才能展現該蘭花獨有的風采。),圖中其中一盆更是只以幾片保麗龍夾著植株塞進膠框內...
棒葉指甲蘭該是好種又不錯看的蘭花,但奇怪是好像只有泰國人才能將其種得花姿招展,希望有天也能流行起來吧。棒葉指甲蘭有一個相當美麗的白花變種,花朵清純潔白但芳香依然。筆者以前也種有一棵,可惜在幾年前的雨下淹死了。棒葉指甲蘭也有一些屬間交配種,如以藍喙狐尾蘭 Rhynchostylis coelestis 與其雜交的 Rhynchodenia Magic Wand 就是當中較有名的。這枝魔棒子(別想歪哦..呵呵)花色湛藍圓渾,香氣強烈,唯葉子造型上介乎兩者之間的奇怪長條葉形則有待改善了。

2011年6月1日星期三

香港過路黃 Lysimachia alpestris

每年四月至五月的香港島及馬鞍山的中海拔山徑路旁上,皆有機會看見有朵朵葉子呈蓮座狀的小型植物盛放著點點黃梅小花。這種叫香港過路黃 Lysimachia alpestris 的植物其實在全世界只有香港才有那麼多香港過路黃的分佈,離開香港也只有廣東省新會才有極少量分佈。若要選出能代表香港的幾種特有植物,香港過路黃必定是其中一員!本種在中國早已被列為「極危物種」,但其實在香港香港過路黃的數量上遠多於許多真正稀有的植物。本種首次在太平山被發現,原生地遍及港島北、馬鞍山、鶴嘴、牛押山等地。

香港過路黃的另一個名稱叫香港報春,是為其植栽形態及所屬的科而名。但早在2003年本種卻隨被APG II將報春花科重新分類,與仙客來等屬一同劃進紫金牛科。到了2009年APG III發表後,他們決定將紫金牛科取消直接劃入報春花科下。因此今日香港報春之名尚算名符其實。本種在過路黃屬中位置相當獨特,是蓮座節 Section Rosulatae 下的唯一成員,因為香港過路黃是全屬中唯一一個短莖蓮座狀的物種。

雖原生地像雜草一樣群生又能生長在人工化的路旁,本種栽培實在不容易。希望香港政府能收集培養這種算是香港特有的美麗小花作遷地保育甚至嘗試引為盆栽為宜,因原生地的破壞近年實在嚴重,甚至在港島區紫羅蘭山徑本來相當蓬勃的香港過路黃群落,竟然被政府外判的水泥噴漿固坡工程將該處所有香港過路黃及一同共生的黃花苞舌蘭通通滅頂,簡直不知所謂令人髮指,可見香港政府對香港珍貴植物的資源及原生地調查實在無知至極膚淺有餘,卻敢一直打響宣傳甚麼生態旅遊發展和保育的算盤

Share to your community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

Cou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