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過路黃 Lysimachia alpestris

每年四月至五月的香港島及馬鞍山的中海拔山徑路旁上,皆有機會看見有朵朵葉子呈蓮座狀的小型植物盛放著點點黃梅小花。這種叫香港過路黃 Lysimachia alpestris 的植物其實在全世界只有香港才有那麼多香港過路黃的分佈,離開香港也只有廣東省新會才有極少量分佈。若要選出能代表香港的幾種特有植物,香港過路黃必定是其中一員!

大旗瓣鳳仙 Impatiens macrovexilla

在石灰岩生境上的特化植物除了秋海棠和苦苣苔外,還有不能少的鳳仙花家族!鳳仙屬跟秋海棠屬一樣是植物界裡屬內歧異度特高的大屬。除了美洲之外,差不多有秋海棠的地方,就有鳳仙的影子,未知種未發表新種也是一籮子的多。本種大旗瓣鳳仙 Impatiens macrovexilla 係原產於廣西桂林市附近一帶的特有種鳳仙屬植物。

長梗桂林報春苣苔 Primulina gueilinensis var. longipedunculata

長梗桂林報春苣苔 Primulina gueilinensis var. longipedunculata 原產於廣西桂林陽朔縣某景區內,是桂林報春苣苔 Primulina gueilinensis 的一個地域生態型,此乃長期斷絕種群間交流所做成的天然自我選拔下出現的變異,他們的整體數量可能不超過兩三百棵。本變種與桂林報春苣苔的分別在桂林報春苣苔的花梗通常很短甚至在葉腋間開花,而桂林報春苣苔的葉則比較會三葉輪生,本變種則只有對生狀。

棒葉指甲蘭 Seidenfadenia mitrata

棒葉指甲蘭 Seidenfadenia mitrata 是原產自泰國和緬甸的可愛中小型單莖蘭花,本種在原產地泰國相當常見又便宜,很容易就看見一大組在曼谷的花市出售,但這在本地和大陸並不是很便宜的蘭花。棒葉指甲蘭的花朵直徑大約一公分多點點,帶點清新的檸檬香,紫紅得像一團丁香花束。

翅莖半蒴苣苔 Hemiboea subcapitata var. pteracaulis

翅莖半蒴苣苔 Hemiboea subcapitata var. pteracaulis 是2004年在桂林市發現的原種,是中藥降龍草 Hemiboea subcapitata 的一個變異個體。翅莖半蒴苣苔對比降龍草的變異程度甚大。在於其莖部出現四縱的棱邊出現翅狀物,及更長的花梗是其與原變種的分辨特徵。唯這花朵看起來更美麗的變種的原生地就是桂林市中心眾多的公園內直至2004年才被人發現,實在令人驚訝。

2011年9月26日星期一

多痕報春苣苔 Primulina minutihamata (syn. Chirita minutihamata)

在這次,小弟會介紹這種和常見的雙心皮草都大相徑庭的詭異皮草--多痕報春苣苔 Primulina minutihamata 。由於 Chirita 已經分家,變相這可能在所有報春苣苔屬植物中唯二的速生直立型的品種之一,非常特殊。其莖部的生長速度是其他品種的好幾倍,多痕報春苣苔的莖部在一個生長期內即可長至20公分高,其他品種可能要花幾年時間才可以做到。其分檗能力極強,看見的植株可能都是一叢,不需要緩慢的插葉過程即可分株繁殖。儘管如此,多痕報春苣苔的原生地跟大部分報春苣苔一樣是非常非常狹隘,到底是何種自然因子限制還是無從考究。

有個與多痕報春苣苔很像很像的品種--彎果報春苣苔 Primulina crytocarpa ,也就是上述唯二的速生直立型品種的另一個。這兩個種在舊的雙心皮草分類系統中並列為 Section Gibbosaccus 內的的小支單系群,與其他核心成員親緣相對而遠。不在一它們的差異在彎果報春苣苔的花更大、看起來更圓、顏色是更黑的紫黑色,如高貴緞光的天鵝絨,在葉型上相對狹長得多。而多痕報春苣苔的花就是鮮豔的紫藍色。但總括而言這兩個彼此近親的雙心皮草各有獨特之處,而且它們特殊的顏色在其他雙心皮草上是望塵莫及的。

無獨有偶,本種栽培管理簡單,冷熱皆能忍受。唯水分供應必須充足並需要比其他陰生的同類更多的光量。本種在某篇內地的研究文刊有相關的繁殖研究,說明本種並不能以葉插方式繁殖。但一位朋友和小弟都能成功以葉插繁殖多痕報春苣苔,可能是因為北京研究所的溫度太低或太乾燥所致。而《華南苦苣苔科植物》內指本種在自然環境下大約於十月秋末期間開花,但朋友的植株和小弟栽培的在四月至五月起已陸續開花,直至九月仍無中斷呢。生長快速、花色泛藍奇特、花期極長、繁殖簡單、適應力強等特性是多痕報春苣苔在育種上不可多得的優勢,但與核心種類群親緣較遠下想做出可觀的後代仍是紙上談兵矣。希望最後能像岩桐類到今天終於能將沙漠岩桐類的品種引進迷你岩桐的系統吧。

2011年9月25日星期日

灕江報春苣苔 Primulina lijiangensis (syn. Chirita lijiangensis)


在灕江之上,眾多支流上的小島嶼深處,沉寂著這種花朵氣質如天竺葵 Geranium spp.,全株散發清香但至今也仍未正式發表的雙心皮草。因只有極少量分佈在唯一一面位於灕江上的岩壁,而得名灕江報春苣苔 Primulina lijiangensis 這漂亮名字。


灕江報春苣苔的特性正正位於以前的小花苣苔 Chiritopsis spp. 和唇柱苣苔屬 Chirita 內的唇柱苣苔節 Section Gibbosaccus 之間,甚至花型葉型與當初自成一屬的報春苣苔 Primulina tabacum 也相當接近。植株由莖部到花苞都有很接近小花苣苔類能散發香氣的腺體,而且又有雙心皮草類較少有的葉柄和小型的花朵。但偏偏花的構造卻是雙心皮草類的,可作為這兩類係同源之一的引證吧!雖然今日不用本證,以上三屬都已合併了。本種與另一個在廣東北部很新近發現的莫氏報春苣苔 Primulina moii 也甚為相近,葉和花上的相似度貌似指向可能還有一群正在消逝的近似種仍未被發現呢。


灕江報春苣苔大約於每年十一月起始見花序,但要待花苞成熟開花期卻是漫長半年後的七月份,此特性實在令人疑惑它們是如何演化成這樣的模式並且能在一個極狹窄的地方存活至今。灕江報春苣苔的葉型非常多變,有些個體是對生葉,有些是蓮座型輪生。又有些葉面很闊,有些的葉又狹長。這些植株看起來可能不盡相同,但都不用懷疑因為它們都只活在同一個區域之內卻又有高度令人費解的變異。灕江報春苣苔的花量眾多,但可能不會在同一時期內同步盛放,但一個成熟的植株絕對能開放百朵以上的花。其花在雙心皮草來說雖然相當迷你,但能在亞熱帶的夏季生存又能開出天竺葵一樣的花很值得重視,配上數大就是美,就更有類似片片夭桃的神采彷彿閃現其中。


在原生地由於有旱季,葉子會通通枯竭萎縮,但遇到雨季又會飛快生長,是一種堅韌的復甦植物,但人工環境下栽培就不可能出現這種狀況了,因為即使在冬季澆水灕江報春苣苔也能無障礙地繼續生長。灕江報春苣苔的栽培簡單容易,不怕冷熱且光線不苟,其怡人之香(但可能不是每個人也喜歡的口味,我幾個朋友就莫衷一是了)可以考慮引種之用,與中華報春苣苔 Primulina dryas 交配更可能打破萬年不變的花期,但這都是後話了。畢竟本文還可能是第一篇相關栽培紀錄,看其較特殊的型態,想要與其他典型雙心皮草核心成員做雜交也不知是何年才能成功的事。

黃花牛耳朵 Primulina lutea (syn. Chirita lutea)


黃花牛耳朵 Primulina lutea 是一個目前市場上仍然相當稀有的原種雙心皮草,但以其作為親本雜交後所得的 P. 'Kazu' 、 P. 'Kitaguni' 等品種卻已在世界上各苦苣苔愛好者手上被栽培。黃花牛耳朵在大約1992年起左右其學名被正式發表前已被稱為牛耳朵黃花型來稱呼( Chirita eburnea Yellow Type ),並由日本人作出數個優秀的交配。黃花牛耳朵的植株性狀和牛耳朵 Primulina eburnea 很接近,同樣有永不蓮座狀生長的葉對生習性,這是黃花牛耳朵在育種遺傳上的一個缺點,黃花牛耳朵的後代很有機會擁有這不受歡迎的性狀。另外那兩片巨大優美如貝殼狀的苞葉卻不太容易遺傳給子代,不是說不能遺傳下來但通常都會縮小很多。至於醒目亮麗的黃色花朵在整個報春苣苔屬裡實在絕無僅有的珍貴,這鮮明的顏色在遺傳上能接近完全將其他皮草的紫藍色洗光光。因此在多重的遺傳缺憾上本種還需更多研究去開拓新空間。


黃花牛耳朵不像近親牛耳朵那樣廣泛分佈在華南區域,只在廣西的一小撮地方突然有蠻多個體零散分佈,而完全是優勢種的地區更只有兩三個小山而已。黃花牛耳朵與牛耳朵一樣能在向陽面上生長,代表能比其他大部分都是陰生的同屬植物更能接受更多的陽光,而實際上光綫不夠生長會做成衰弱。黃花牛耳朵生長遲緩,栽培上也比同屬的因難,只有繁殖率尚算優秀。

2011年6月7日星期二

麗葉報春苣苔 Primulina pulchurifolia (syn. Chirita pulchurifolia)

麗葉報春苣苔 Primulina pulchurifolia 是其中一個迄今眾多尚未發表承認的報春苣苔屬原種之一。首先,在《華南苦苣苔科植物》本種的學名為 Chirita pulchurfolia ,但此拼法並不合乎拉丁語法,應加上 i 作連接代表美麗的「pulch-」和代表葉子意思的「folia」兩詞。麗葉報春苣苔在野外只有兩個族群,數量加起來也不超過200棵的稀少數量絕對遠低於國際瀕危物種等級IUCN的「極危」級別,但麗葉報春苣苔仍與許多未發表的皮草一樣仍未版考慮加入該物種名單中。在該兩個僅有的族群中,其中一個只有全綠葉個體,另一個族群有七成以上植株都具有美麗葉紋,而因此暫名為「麗葉」。

麗葉報春苣苔被認為與同樣原產於廣西龍州的光葉報春苣苔 Primulina leiophylla 相當接近而可能被列為其變種。同時花朵及花序卻與另一種皮草變色報春苣苔 Primulina varicolor 近似。圓齒狀葉緣及具短毛、與花梗上的紫紅色腺毛都是麗葉報春苣苔的重要辨識特徵。筆者也是在看到花後才能正確辨識,皆因這本來也是以錯誤的名字收到。本種生長速度稍慢,較需要悉心照料,幸繁殖尚算容易。希望本種能遷地保育,以防止正在消亡的原生地消失,該美麗的葉色更可試考慮引作皮草親本。



2011年6月3日星期五

桂海報春苣苔 Primulina guihaiensis (syn. Chirita guihaiensis)

 

請注意:帖中所有圖片皆是桂海報春苣苔而不是興坪報春苣苔,寫錯請見諒。

我相信,各位苦苣苔收藏家若看到上面的這棵皮草的花,首先應該會被驚豔到呆兩秒,然後就想要千方百計收集收集.……當筆者第一次看到這棵桂海報春苣苔 Primulina guihaiensis 時真的有給她嚇呆。因為她跟書上面的桂海報春苣苔相差太多了!!此話容後再提。桂海報春苣苔是2008年才在廣西桂林一帶髮現的新種雙心皮草,自發現後桂海報春苣苔再在少數幾處有所發現,但分佈仍非常零散稀少,而且各產區間的族群變異極大,實屬可再細分為幾類型。桂海報春苣苔與粗齒報春苣苔 P. macrodonta (syn. Chirita macrodonta) 、卵圓報春苣苔 P. rotundifolia (syn. Chirita rotundifolia)和心葉報春苣苔 P. cordifolia (syn. Chirita cordifolia) 等同樣原產桂林的雙心皮草非常相似,再加上上圖中標錯名稱,仍未發表的興坪報春苣苔 P. xingpingensis (syn. Chirita xingpingensis) 、另一種非《華南苦苣苔科植物》內有描述的未發表洞生報春苣苔等等……顯然地這是一個龐大多變的複合群(以上幾種都被考慮是否要合併為一種),實在需要更多研究進行分類工作。但可以肯定的是,上面有描述過的雙心皮草他們的處境都很危險,如興坪報春苣苔只發現在一石灰岩洞口上,數量只餘幾十棵,而這植物卻擁有可能是全報春苣苔屬中最巨型的植株。

上面好像跳得太遠,接下來還是該說說這個花朵裝得神似鐵板級別,俗稱熊貓皮草的圓葉唇柱苣苔 Chirita dielsii 。在《華南苦苣苔科植物》書上,這種皮草的花是深紅色的,而現在無論是上面這雙色的還是下面深紫色的花型都不像書上面的。所以…這會是另一種還是地域變異?其實他們的葉子除了都是對生外,分野也很大。詭異的是這雙色植株還是從模式產地(即首發現此物種的地點)來的。這實在令我頭大了。


上圖可以看到常見的皮草 Primulina 'Kazu' 的花比桂海報春苣苔的花要小,看起來很值得育種呢。

上圖的是花色更藍的個體,看來真的可以不用種熊貓皮草了。 
上圖的是比較正常的桂海報春苣苔。注意只是「比較正常」而已,他的植株與其他桂海報春苣苔差異不小。
這棵桂海報春苣苔和上圖的是一樣,但花型也有點差異。桂海報春苣苔很好種,基本上不需要很大管理即可正常開花。但要注意其植株可會相當巨型。

2011年6月2日星期四

棒葉指甲蘭 Seidenfadenia mitrata

棒葉指甲蘭 Seidenfadenia mitrata 是一種原產自泰國和緬甸的可愛中小型單莖蘭花,本種在原產地泰國相當常見又便宜,很容易就看見一大組在曼谷的花市出售,但這在本地和大陸並不是很便宜的蘭花。棒葉指甲蘭的花朵直徑大約一公分多點點,帶點清新的檸檬香,紫紅得像一團丁香花束。像以下拍攝的就是兩大棵拼起來充撐場面的成果,當中一棵是友人的(但兩棵都不算小,現在很少看到那麼大的出售吧,可惜我還有另一大板棒葉指甲蘭只開了一串花..)。所以看起來算蠻壯觀吧!

為什麼棒葉指甲蘭名叫指甲蘭,但屬名又不是 Aerides 呢?其實棒葉指甲蘭在當年1864年被著名蘭學家 Reichenbach 先生發表時是以 Aerides mitratum-um 為拉丁文的中性屬格, -a 為拉丁文的陰性屬格)來命名的。但後來因為半棒狀葉這個特殊的明顯特徵在指甲蘭屬中實在絕無僅有,唇瓣的構造型態又和大部分指甲蘭有點分別,所以1972年另一位蘭科分類學家 Seidenfaden 先生將棒葉指甲蘭從指甲蘭屬劃出來自成一屬,並以自己的名稱為棒葉指甲蘭的拉丁屬名命名。

棒葉指甲蘭在原產地泰國那種熱帶季風地區非常好栽培,冬季不會太冷,夏季也不會熱得太過分。但往北上一點的地區,若冬季的氣溫會跌至零度時就需注意保溫了。筆者的棒葉指甲蘭在氣溫下跌至攝氏5~6度時始見凍傷痕跡,但一般來說是蠻好養的。栽培棒葉指甲蘭的光綫不能太弱,也不能強如石斛那種程度。植料以通氣不積水為佳,最好是以木板或蛇木讓其附生(老實說,這種長條型棒狀葉的蘭花通常以盆植是很醜的,要板植讓其有特色的葉子下垂才能展現該蘭花獨有的風采。),圖中其中一盆更是只以幾片保麗龍夾著植株塞進膠框內...
棒葉指甲蘭該是好種又不錯看的蘭花,但奇怪是好像只有泰國人才能將其種得花姿招展,希望有天也能流行起來吧。棒葉指甲蘭有一個相當美麗的白花變種,花朵清純潔白但芳香依然。筆者以前也種有一棵,可惜在幾年前的雨下淹死了。棒葉指甲蘭也有一些屬間交配種,如以藍喙狐尾蘭 Rhynchostylis coelestis 與其雜交的 Rhynchodenia Magic Wand 就是當中較有名的。這枝魔棒子(別想歪哦..呵呵)花色湛藍圓渾,香氣強烈,唯葉子造型上介乎兩者之間的奇怪長條葉形則有待改善了。

2011年6月1日星期三

香港過路黃 Lysimachia alpestris

每年四月至五月的香港島及馬鞍山的中海拔山徑路旁上,皆有機會看見有朵朵葉子呈蓮座狀的小型植物盛放著點點黃梅小花。這種叫香港過路黃 Lysimachia alpestris 的植物其實在全世界只有香港才有那麼多香港過路黃的分佈,離開香港也只有廣東省新會才有極少量分佈。若要選出能代表香港的幾種特有植物,香港過路黃必定是其中一員!本種在中國早已被列為「極危物種」,但其實在香港香港過路黃的數量上遠多於許多真正稀有的植物。本種首次在太平山被發現,原生地遍及港島北、馬鞍山、鶴嘴、牛押山等地。

香港過路黃的另一個名稱叫香港報春,是為其植栽形態及所屬的科而名。但早在2003年本種卻隨被APG II將報春花科重新分類,與仙客來等屬一同劃進紫金牛科。到了2009年APG III發表後,他們決定將紫金牛科取消直接劃入報春花科下。因此今日香港報春之名尚算名符其實。本種在過路黃屬中位置相當獨特,是蓮座節 Section Rosulatae 下的唯一成員,因為香港過路黃是全屬中唯一一個短莖蓮座狀的物種。

雖原生地像雜草一樣群生又能生長在人工化的路旁,本種栽培實在不容易。希望香港政府能收集培養這種算是香港特有的美麗小花作遷地保育甚至嘗試引為盆栽為宜,因原生地的破壞近年實在嚴重,甚至在港島區紫羅蘭山徑本來相當蓬勃的香港過路黃群落,竟然被政府外判的水泥噴漿固坡工程將該處所有香港過路黃及一同共生的黃花苞舌蘭通通滅頂,簡直不知所謂令人髮指,可見香港政府對香港珍貴植物的資源及原生地調查實在無知至極膚淺有餘,卻敢一直打響宣傳甚麼生態旅遊發展和保育的算盤

2011年5月6日星期五

細葉石斛 Dendrobium hancockii


紫醉過後的,就是金迷。與天宮石斛同期盛放的石斛蘭還有很多種,而細葉石斛 Dendrobium hancockii 就是其中之一。一直以來這個原產雲南及廣西一帶的中海拔蘭花並不是一個被普遍栽培的石斛,因為她的種植要求不算容易。春夏之間細葉石斛會在極為凌亂的枝葉間綻放一群金黃色而唇瓣帶微綠的小花,這些小花在陽光下能散發一層層清甜蜜香混合木材芳香的香氣滋潤一兩米範圍內的空氣,聞起來有使心神平靜的感覺。這種香味與兩種花朵非常相似的石斛很像,他們是翅梗石斛 Dendrobium trigonopus 和毛石斛 Dendrobium senile 。分別在於翅梗石斛的香味大約是細葉石斛的好幾倍濃度,而毛石斛的香味就淡淡的。細葉石斛的花期不長,就維持在兩星期之間,但那段時間的滿樹金花令人實在難忘。

天宮石斛 Dendrobium aphyllum


每年的春夏交接,都是各式各樣石斛蘭品種空前盛放的送春獻禮。當中最有名氣的一個春石斛代表算是天宮石斛 Dendrobium aphyllum 了。天宮石斛又被稱為倒垂春石斛,是蘭花店內的常客之一。其花色多變異,由全白花到花瓣深紫紅,唇瓣由純白到奶黃色都有,花形更是各有特色,其花盛放時以花潮下廂之勢滿佈長長的假球莖,頓時將冬季落葉光禿(其拉丁文種加詞「aphyllum」意指「無葉」,指冬季有幾個月時間呈無葉狀)白花花的莖部染上明媚嫣紅,光彩奪人。在原生地的樹梢上,遠處即可見一團幽幽下垂的紫雲。唯此倏地煙視媚行的行徑前後只能出現一至兩星期,即回覆昔日低調姿態。花期雖屬曇花一現,倘若時常盛開那世俗對天宮石斛的評價又可能不一了,珍貴短暫的時光是更適合她的。

2011年5月1日星期日

可能與植物無關,但這對我來說比一切來說都重要,希望大家看看

小弟很少在這裡以「我」自稱以表文筆內沒太多私人情感,但這裡我破例了。這篇本來在上星期我壽辰那天寫的,但實在病重無力下筆,就拖落至今在勞動節啟筆。



打從我小時候喜愛植物開始,就抱著一種無發抗拒的好奇心去接觸他們的美麗,他們的奇幻,到今天可算是長大成人去認識我所喜愛的植物的特色、分類甚至原生地的文化等等,從腦內構成美麗的植物地圖再幻想獵豔的精彩。這是我的興趣我當然如斯入魔般瘋狂,但我並沒有認為自己對植物的認識有多「高」有多「大師級」或利害云云,這些都是別人加諸我身上的讚美我當然感動您們的稱頌。但我知道我並沒有那麼高,我認識很多比我更學識淵博更專門擁有更多更多閱歷,不論是人生的還只限於對植物的獵奇的植物愛好者、育種家或學者,他們都是我所敬佩的人和我的學習對象。我並沒有吹噓什麼,若我真的自以為是那我早就寫書自HIGH了。

我有必要這樣嗎?當然其實沒有必要,但這是我審視自己存在價值的重要一環,你可能會說我軟弱到要靠這些來增加自己的存在感?不對,為了我活得更有意義或有樂趣,我覺得學習更多知識是我所喜歡的事,不論那些對我自己有沒有用處。

我知道很多人栽培植物只是為了高興、打發時間、花錢的途徑、權力的象徵、甚至已經歪曲成單純為收集而收集而非本身對植物的愛了。我也曾經在蒐集蝴蝶蘭的時候迷失方向,蒐集昂貴的,難種的,最後連自己都不知道是為了什麼去蒐集。苦了自己的荷包和精神之餘,也苦了可憐的植物。自己明知養不活的,環境不容許的,就讓他們在野外靜靜生存,或留給有能力的人吧,這是我對自己的承諾,也是對別人的忠勸。

請記住,植物本身的價值,並不是任何人能夠賦予的,任何生物都是平等有其生存在地球上的價值。那些自私得從原生地採精光一個珍貴物種,甚至再放火燒山不讓其他人獲得的人是會有報應的。

說得好像太遠,再回到自己本身。接觸許多玩植物的玩家多年來,有開心的有傷心的有憤怒的有麻煩的有滿足的有討厭的,可說感觸實在太多。有很多人來者不善我打從一開始就很清楚,只是不說而已。這些人交友可以是為了不付出卻從別人身上獲取更多植物,當中我接觸過聽過的騙案實在太多,真是任何圈子裡也有這類人存在,也有說三道四,瘋傳是非的人佔大多數。對我以前也很會到處說是非,這也招來了自身之禍,我聽過很多對我的不實難聽傳言,好吧,有朋友叫我當成是樹大招風惹人妒就算之類,我在這此澄清若有聽聞甚麼有關我的事可以不妨直接詢問我,香港那堆是非精實在太不知所謂了。

我種植物一方面認識了很多莫逆之交,國內外的植物愛好者也很多交流。我珍惜這些因為植物而結下的緣份,因為本來會愛植物的人就不多,很多都認識了很多年了。不過,有很多初認識的朋友都喜歡發問很多問題,很老實地說其實答一兩次是還好,但不停地問實在是很討厭的行為,若有讀者被我無禮對待實在抱歉。但很多東西在Google上面其實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我累積下來的知識有很多都是Google教會我的,希望大家也好好善用這個免費但強大的資源。

我對學名表達的執著,應該很多認識我的人都很清楚。我實在不屑內地某玩家以其獨特的書寫風格向眾人洗腦甚至出書,令東亞很多人都隨著其習慣亂寫。對,可能是我某程度上有完美強迫症,我明白很多人其實不用理會我的因為至少他沒有混淆物種。但最基本連品種也搞錯、拼錯字等最後卻說什麼「自己喜歡就行」我態度就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如此一來,根本所有命名都不再需要,因為所有生物本身就沒有名字,菩提本無樹,何處惹塵埃?是當初人類為了方便認識釐清物種才成立二名法系列。一張標錯名字的照片會帶給別人錯亂的辨識這問題長久以來都存在,例如 Phal. speciosa 'Orchidglade' 這株還曾獲獎的銘花卻其實是 Phal. pulchra 。因此一個錯名都會給別人增加辨識困難,為這些本來就是冷知識的東西里徒添更多麻煩。倘若真的尊重你所喜愛的植物,對我來說,給它驗明正身算是一種方式。

對,很多人在聽我的名字時已經可能連我的是非一併聽入耳,我明白這會對別人即時形成對我的不良觀感。我在這裡澄清,我就是我,我已經做好我自己的本分,別人的嘴巴我攔不住,但畢竟我只是普通人,一些難聽討厭的莫需有罪名聽多了也是很厭煩的。我不是那種自己不喜歡誰就要求誰別理他的人,沒人有資格阻止別人和誰交朋友。也希望大家不是抱著求花、A花等心態去結交花友,難道植物比人情重要?情比紙薄是多麼冰冷令人心痛,希望大家珍惜,關心自己的朋友親人,畢竟植物並不是你能帶離這個世界的。但我明白人情涼薄在這個圈子裡實在有多嚴重。



最後,這個部落格其實只是我對自己看到的植物分享少許心得,也歡迎留言及找我討論關於植物的事。今天看到被罵的話,再加上一些惱人的事和未好的病心情實在不好,抱歉看了這篇冗長的悶文,謝謝。

醉龍 Ceropegia sandersonii


醉龍 Ceropegia sandersonii 可能有許多蘿藦愛好者都認識,這可能是愛之蔓/蠟泉花屬 Ceropegia 中花朵最大最「美麗」的品種。沒錯啊!不認識多肉植物的讀者可能會問到,這的確和花市中常見的愛之蔓是同屬的親戚。但醉龍一名就可能不為大多數人聽聞,這是日本人起的漢字名稱,這與其植株愛亂竄的習性也蠻相合呢。而蠟泉花的名字就是 Ceropegia 的拉丁文直譯了。意指這屬的植物花的容貌像一個「蠟的泉源」。醉龍原產於非洲的莫三比克、南非和史瓦濟蘭,通常英語中都叫她做 Parachute plant 或 Umbrella plant ,很貼切對不對?而筆者則常常叫她做降落傘。沒辦法啊,外型實在太似了。更為有趣的是,醉龍的葉子應該正在退化中的階段,整株藤很只有很少厚厚肉質的葉子,而且葉子通常很小型,光合作用大概都轉移到常綠的莖部了。葉子退化的特性在很多蠟泉花屬植物都有出現,甚至許多種的葉片已經消失。唯最常見的愛之蔓有非常完整的葉片構造。

醉龍是一種蠅媒花,整個花的構造都為了吸引蠅類而設的。醉龍的雄蕊和柱頭部分其實都非常小,花瓣卻部分合生,特化成燈籠狀結構引蟲入甕。當蒼蠅被花瓣外部上能活動的纖毛吸引飛進籠內時,牠們會鑽進花瓣合成的花管下部非常狹小的空間裡。這時候,醉龍的花朵有雙重構造防止可憐的蠅們逃走。花管狹窄之餘,內部更有向下的纖毛擋住出口,導致小蠅只能在下方脹起的小空間內活動,乖乖替醉龍大哥授粉N次。但醉龍也不是那麼殘酷的;當花開到荼蘼時,整個花就會變得軟軟的塌著,這時候內部的纖毛都會變軟,可憐無故被囚的小蠅就該趁這時要逃之夭夭了,否則整朵花枯萎時則肯定被殘花黏著逃不掉而死。


醉龍的生長速度很快,必須要有足夠支撐物供其攀援。醉龍的每個節位上都會長出無限花序,能不停地生長新的花苞,不用擔心看不到醉龍開花,因為其花量實在太多了。其習性亦不似一般的多肉植物,醉龍需要的水量很高,而且能忍受較低光照的環境並且能正常開花。雖然說醉龍很容易栽培,但以扦插方式繁殖甚難,以低空壓條來繁殖則能較易取得成功,這亦可能是今日這種具有高觀賞價值的美麗植物仍然較昂貴的原因。

牛耳朵 Primulina eburnea (syn. Chirita eburnea)


牛耳朵 Primulina eburnea 是少數的一個皮草广佈種,在華南各省皆可見其縱影,特別是中國南部許多自然名勝的景區內一些奇岩上的縫隙即可見其生長,可算是一種絕嶺奇苞。其最大特色顯然易見,就是花梗上那兩片大得誇張奪目的葉狀苞片,甚至以其狀似牛的耳朵而得此趣名。牛耳朵的葉並非像許多流傳的皮草一樣呈蓮座型及輪生,而是對生狀並且株形鬆散,此性狀在育種上幸好地可以由其他蓮座型的種類改善。由於牛耳朵分佈廣泛,其變異性狀也很大,產於廣西西南的牛耳朵花色呈粉紅而非常見的紫藍色。即使其他地方出產的花色深淺度變化也很大,甚至株形葉色上也有分別,有的具有葉斑而有的呈墨綠色。有些個體的花梗開花後就會軟垂,有些則堅挺如最下圖中的個體。

荔波報春苣苔 Primulina liboensis (syn. Chirita liboensis)


來自貴州荔波縣及廣西河池市的荔波報春苣苔 Primulina liboensis ,是一個在苦苣苔界頗有名的原種,皆因許多葉色出現斑紋的美麗個體已經流通到許多苦苣苔愛好者手上,其葉面碩大且具有網絡狀的花紋,於花期外也很有觀賞價值。其花大紅而粉緋緋,甚討人喜愛,但花朵型態的表現上個體差異頗大,現在流通的荔波報春苣苔花瓣沒有現在照片上的闊大而偏向紅色,照片上的個體就比較偏紫色了。本種栽培容易簡單,對環境沒有過高的要求即開放為數不少的花朵。筆者手上的個體並沒有葉紋,期望能有機會收集到有葉紋和粉紅色的個體。

齒葉壽城唇柱苣苔 Primulina shouchengensis var. serrulata (syn. Chirita s. v. s.)

花朵被強力水花打碎...實在令人心痛 :(

齒葉壽城唇柱苣苔 Primulina shouchengensis var. serrulata 是一個從非壽城唇柱苣苔的模式產地發現的個體,分別就在於那葉緣其不是無齒的披針狀,而它們的花朵卻是一模一樣的。這植株小型迷你的皮草可能是許多國外苦苣苔植物愛好者夢寐以求要列為收藏的品種,即以其小型植株卻能在葉腋間直接開放巨型的花朵,這在今日許多廣泛流通的皮草當中是絕無僅有的特色,此可能將成為一個相當重要的親本但其遺傳性狀實在不能推斷。

紫萼報春苣苔 Primulina atropurpurea (syn. Chirita atropurpurea)


紫萼報春苣苔 Primulina atropurpurea 是一個珍貴而稀有的原生皮草,其植株像菱葉報春苣苔 Primulina subrhomboidea 但更平滑如鏡,蠟質的葉面油亮反光。分別在於花萼上的紫毛及花梗沒有葉狀苞片,因此在《華南苦苣苔科植物》Pg. 381里的兩張圖片該為紫萼報春苣苔而不是菱葉唇柱(報春)苣苔。不過本書並沒有對本種的描述。紫萼報春苣苔生長速度緩慢,並不適合短期內常常移植等傷及根部。花期是三至四月間,開放粉色大花。


藥用報春苣苔 Primulina medica (syn. Chirita medica)


猶記得半年前有寫過原生態的藥用報春苣苔 Primulina medica ,在最近四月就是藥用報春苣苔的花期了,花朵接近全白帶一點黃色和一抹嫣紅貌在云云眾多皮草界裡面實屬少有的色系。但根據可靠的證據顯示白色這一性狀很難遺傳給後代,這容易就會被紫色系列蓋過去。不過這也可能不是對很多人有用的資料吧,哈。別小看下圖中植株小小即能開放幾梗花,若不加以限制其生長大小放任而行,在某植物研究所內的植株已經可以長大到直徑一米,已經完全看不出原來面貌的災難性大小,但當然在花期這將非常壯觀而可欣賞幾百朵小白花盛放空前的模樣。

獨佔春 Cymbidium eburneum


獨佔春 Cymbidium eburneum 又名象牙白,是中國原產的其中一個蕙蘭屬 Cymbidium 的重要親本,在今日大部分的大花蕙蘭或虎頭蘭的品系裡,追溯其親本都可以發現獨佔春的血統在裡面。此花大白色的原種原產海南、廣西、雲南、緬甸、越南及印度等地海拔800至1000或以上的地區,因此這算是眾多大花型蕙蘭裡算是容易栽培復花的,具有適度溫差即能於早春至春季開花。

翅莖半蒴苣苔 Hemiboea subcapitata var. pteracaulis


翅莖半蒴苣苔 Hemiboea subcapitata var. pteracaulis 是2004年在桂林市發現的原種,是中藥降龍草 Hemiboea subcapitata 的一個變異個體。翅莖半蒴苣苔對比降龍草的變異程度甚大。在於其莖部出現四縱的棱邊出現翅狀物,及更長的花梗是其與原變種的分辨特徵。唯這花朵看起來更美麗的變種的原生地就是桂林市中心眾多的公園內直至2004年才被人發現,實在令人驚訝。

2011年4月14日星期四

關於蝴蝶蘭屬的新種及P. gibbosa更名之二三事

現在說來好像有點遲了。於去年三月時,日本植物學家遊川知久先生發表了一個產於緬甸的落葉型蝴蝶蘭新種,名為 Phalaenopsis natmataungensis 。該原種分佈在緬甸 Natma Taung 國家公園內的維多利亞山 (Mount Victoria) 上,而在其範圍外未有發現分佈。唯中文名稱好像沒有人提及賦名,小弟遂以緬甸蝴蝶蘭稱之。本種可算是迄今所有落葉蝴蝶蘭 Subgenus Aphyllae 裡,花朵最好辨認的品種吧!筆者覺得本種似乎是一個落葉蝴蝶蘭類(其中以貝絲蝴蝶蘭 Phalaenopsis braceana 的唇瓣最像緬甸蝴蝶蘭)與小蝴蝶蘭 Phalaenopsis minus 之間的一個連結物種,從花瓣色彩及唇瓣造型上可以找到兩者間的近似之處。有興趣請按以下超連結欣賞其原生貌。

http://www.phals.net/natmataungensis/index_e.html


另外,很多人都有栽培的另一種落葉型的囊唇蝴蝶蘭 Phalaenopsis gibbosa ,根據原來的採集紀錄比照等資料後證實其實該標本應該是一直沒有正式發表的 Phalaenopsis petelotii 。而市場上較常見的新種就在2009年被發表為暹羅蝴蝶蘭 Phalaenopsis thailandica 。不知道近年中國才有發現的囊唇蝴蝶蘭究竟是哪種?

事實上一直以 Phalaenopsis petelotii 來出售的囊唇蝴蝶蘭 Phalaenopsis gibbosa 因為其樣貌及花梗太長而沒有暹羅蝴蝶蘭 Phalaenopsis thailandica 般矮小美觀,而沒有流通在蝴蝶蘭愛好者之間。甚至更聞所未聞。若讀者手上有叫的 Phalaenopsis gibbosa 的蝴蝶蘭的話,那請你快快改成叫 Phalaenopsis thailandica 囉,以免再造成大混亂......(其實近年還有很多以暹羅蝴蝶蘭做親本的交配,這樣一來該如何處理哩?)。

這兩者的花很容易分辨,正確的囊唇蝴蝶蘭唇瓣上沒有暹羅蝴蝶蘭那樣醒目的黃斑。而植株形態亦有所不同。以下的連結可以清楚分辨出兩者。

暹羅蝴蝶蘭 Phalaenopsis thailandica :
http://www.phals.net/thailandica/index_e.html

囊唇蝴蝶蘭 Phalaenopsis gibbosa :
http://www.phals.net/gibbosa/index_e.html

另外還有2005年發表的近似種,原產中國雲南的麻栗坡蝴蝶蘭 Phalaenopsis malipoensis 作參考:
http://www.phals.net/malipoensis/index_e.html

那麼多句蝴蝶蘭了,希望讀者沒有看到頭昏吧。小弟剛剛也去修改好維基百科蝴蝶蘭那頁的資料了。

2011年4月13日星期三

吊鐘花 Enkianthus quinqueflorus


早上的紫藍之霧後,是新春喜慶的搖鈴。遲了一個多月才放出來呢(其實還有桃梅杏李..好懶哦),吊鐘花 Enkianthus quinqueflorus 是華南地區一種現在較少人認識的賀年花木,差不多都被桃花取代了。吊鐘花自1937年起開始被香港政府成立法例96章林務規例所保護,因此鮮有被引種至社區範圍,因多年前人們很多時候會上山斬摘吊鐘花作瓶花賀年用途導致數量下降。但事實上在香港島、西貢等地區的山脊上也不少見。除了採摘屬於犯法外,本種如很多杜鵑花科同類一樣是酸性土壤型植物,也同樣不能隨便移動及傷害根部,在無一定技術下實在不宜引栽吊鐘花

美山礬 Symplocos decora


首先要感謝進來看的大家,不論你喜歡還是討厭這裡的。剛才按進來突然看到竟然有6000的點擊人數啊!

「似有還無的靛青,魅惑人心的幽香」這是小弟之前對這震撼視覺的美麗植物聯想的句子。這種平時葉子平平無奇的植物,想不到花開盛放時竟如斯華美壯觀,再加上甜甜皂泡般的香氣實在令人喜愛有加。但原來在網路上一直都找不到有人(現在有啦!哈哈!)拍攝到這種山礬盛開的模樣,實在可惜。根據網路上的資料,美山礬 Symplocos decora 在台灣是一種稀有植物(他們稱之為小泉氏灰木)。至於美山礬在香港的分佈就不清楚了,他生長在海拔600米左右的山道旁,其他更深入的資料就不得而知了!

2011年4月6日星期三

香港細辛 Asarum hongkongense


香港細辛 Asarum hongkongense 是少數以香港作種加名詞命名的生物之一,自從1990年本種發表以來,世界裡只有位於香港西面的大嶼山才有香港細辛的群落分佈,實屬杜蘅屬 Asarum 裡面的珍貴品種之一,而香港細辛現在已被列為極危類別。遠源於李時珍的中醫鉅著《本草綱目》裡,細辛已早有記載。細辛以其根莖具辛辣芳香而命,中藥裡被稱為杜蘅或馬蹄香,其性溫味辛,於散寒止痛等病症入藥。

2011年3月28日星期一

香港兜蘭 Paphiopedilum purpuratum


香港兜蘭 Paphiopedilum purpuratum 可能不是最稀有,但肯定是香港境內最美麗的野生蘭科植物。此中小型的地生蘭擁有瑰麗多變的雲霧斑點葉色,光彩奪目,在野生環境裡實在難以掩飾其璀璨花紋而容易遭受採集,因此今日只能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裡生存。在冬季開始時盛放奇異的深紫紅色花,具有杓蘭亞科獨有的唇袋構造作為誘惑授粉媒的陷阱。

Share to your community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

Counting